達香寺

  • 歷史沿革

  •  
  •  1987年,卡盧仁波切應台灣弟子之請求在台灣成立弘法中心,並賜名為「噶舉佐敦滾洽」,意為「利生遍在」,且指示先設立達香寺閉關房。達香寺原名“竹居兜那邱林",意即“修傳經咒勝寺",“達香"兩字為藏傳佛教兩大派:達波噶舉與香巴噶舉之合稱。
  •  
  •  1988年,仁波切最後一次來台弘法,在離開前將他所得的供養金全數留下,做為中心運作之用,並告知弟子一定要把閉關房蓋起來,以利益台灣的眾生。隔年初,仁波切圓寂於印度。同年達香寺開始動工興建。
  • 達香寺舍利塔和關房  
  •  金法林利生佛學中心遵循第一世卡盧仁波切的心願,在石碇山林間建立閉關中心,以延續仁波切的實修道風。而為了使閉關者不必為衣食所羈絆,中心盡力在各方面提供支援,以期使閉關者能安心修行辦道。關房成立至今廿多年,期間舉辦過逾百次的八關齋戒斷食閉關,以及多次六個月的四加行閉關。
  •  
  •  1995年7月,自西藏請了一整部甘珠爾(藏文大藏經)供奉在寺內壇城中。1998年達香寺舍利塔開光時,波卡仁波切囑咐在台的喇嘛們持誦甘珠爾,並舉行朝山禮拜、扛經繞塔的活動,爾後成為達香寺每年十月的傳統活動,同時不定期邀請傳承重要的上師教授佛法。

  • 建築特色

  •  
  •  達香寺由主建築為一三合院式的造形,加上一大二小共三座舍利塔;如是構成了完整的寺廟區,是藏傳佛教的寺院。寺院牆上刻有梵、藏二體的六字大明咒,並畫有八吉祥、和氣四瑞等為常見且獨特的藏式裝飾設計。
  •   
  • 達香寺除了三樓大殿佛堂外,主要都是閉關用的房間。中庭正中央是修持火供時的圓形火供壇。二樓正中央安置一尊大鵬金翅鳥像,為香巴噶舉的創始人-瓊波那覺的家族象徵,另亦作為護法保護寺廟的用意。
  •   
  • 舍利塔主要有三座,其造形完全根據佛典的記載而建造。最大的塔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,塔內有一組巨大的轉經輪,可供轉經修行所用。大塔的正前方有一對較小的塔,分別供奉著過去佛燃燈佛以及未來佛彌勒佛。

  • 主要活動


  • 大藏經暨朝山扛經繞塔法會

  •  
  •  每年十月,達香寺大藏經法會禮請喇嘛持誦大藏經,這是西藏寺院的傳統活動。藉著禮拜佛陀的身-佛像;讀誦佛陀的語-大藏經;憶念佛陀的意-舍利塔,作為對佛陀身語意的供養,共同往成佛之道努力邁進。尤其法會通常擇於國慶日當天圓滿,同時舉辦朝山與扛經繞塔,更有祈禱「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」之意。

  •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斷食八關齋戒閉關(紐涅)

  •   
  • 達香寺於每月第四週舉辦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斷食八關齋戒閉關,此活動是藏傳佛教一項極有特色的修行法門,藏語稱為「紐涅」。第一天過午不食,第二天斷絕飲食、禁語,直到第三天才能恢復飲食。以此發心受八關齋戒,得以到達無上佛境。第一天下午同時舉行火供消災度亡儀式。

  • 六個月四加行閉關

  •   
  • 四加行為修持佛法的奠基,亦為消除業障,累積福德資糧最疾速之法門。行者於閉關六個月中,由喇嘛指導,中心負責護關,可安心修行辦道,以身語意行各十萬遍之數來修持,以培養信心,增長福慧。